城市切换 

网站首页 -> 求职简历 -> 辞职34被裁后,27在咖啡厅演戏上班

    辞职34被裁后,27在咖啡厅演戏上班

     发布时间: 2024-04-02 20:54   访问次数:10次

    如果你经常在外活动,你可能会发现,一段时间内,你总能看到一些穿着得体、带着笔记本电脑的人,在同一家麦当劳、咖啡店、图书馆或自习室里停留。他们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不是工作文档或远程会议窗口,而是视频网站、微博、游戏,或者正在修改、投递的简历以及与人力资源的聊天窗口。

    每天早上 8 点半,27 岁裸辞待业的阿晴都会带着笔记本电脑准时抵达上海某区的图书馆,她在那里已经度过了 30 分钟的通勤时间。有时,她抢不到靠近插座的座位,就会转战到图书馆外 300 多米的一家小咖啡店,点一杯最便宜的美式咖啡,就能充上一天的电。

    到了 6 点,阿晴会准时下班”,再经历一次晚高峰的地铁,回到家里与父母共进晚餐。尽管她也在电脑屏幕前坐了一天,但她与正常工作上班族的最大区别在于,上班”还要花钱。

    如果你失业了,你会假装上班吗?”在 6.2 万名参与新浪热点调查的微博网友中,25% 的人会选择假装上班。

    图书馆,假装上班的圣地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6%,同比上升 0.1%。16-24 岁、25-59 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18.1%、4.8%。

    27 岁的阿晴就是其中之一。

    怀着对金三银四”的美好期待以及再也无法忍受老板的权力骚扰和部门内部无休止的争斗,阿晴在今年 2 月中旬拿到年终奖后,选择从大厂辞职。但两个月过去了,阿晴在投递了 100 多份简历,却只获得了 3 次面试机会后,不禁开始怀疑裸辞是否是错误的决定。

    比找不到下家更可怕的是,父母发现她失业了。阿晴的父母退休前,一位在体制内工作,另一位在高中当老师。对于这样的老一辈人来说,冲动裸辞后的失业是一个应该批评的大事。

    为了不让父母发现自己无业游民的身份,阿晴坚持每天早起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从最初的付费自习室到小资咖啡店,再到免费的图书馆。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阿晴经历了一次假装上班的消费降级”。

    不得不说,对于我们这些假装上班的人来说,图书馆就是一块宝地。不仅有免费的网络、热水、空调,大图书馆还有价格实惠又好吃的读者食堂。” 裸辞一个月后,阿晴加入了一个同城的失业豆瓣小组,在那里,甚至可以找到集开放时间、电源插座位置、周边餐饮交通等要素于一体的装装样子图书馆指南”。

    一份装装样子”的兼职

    对于所有假装上班的人来说,如果来自家庭的最近工作忙不忙”的疑问是最大的精神压力,那么每日入不敷出的花销就是最大的生存压力。除去全职备考的,大多数人在装装样子”时,多多少少都会经历一段兼职。

    阿晴就在豆瓣小组里看到了一个关于辉哥的故事,那是个 34 岁被裁、戏称自己是三和大神”的前地产人。出于年龄和大专学历的限制,辉哥再就业的难度要比 27 岁的阿晴来得更高,于是兼职成了辉哥过渡期的救命稻草”。

    在辉哥的多条自述里,有一份神奇的装装样子”兼职。

    有一天,他在豆瓣同城刷到一则兼职帖,发帖人说下周六需要三位兼职,不需要干活,只要在办公室坐着装装样子就行”。出于好奇,在初步确认简直真实性后,辉哥于约定日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来到了一个工业园区内的新大楼内。

    那是一家新入驻没多久的公司,进门第一眼就看到醒目位置挂着一条红底白字的横幅,上边写着欢迎某某公司某某某领导携一行人莅临我司指导工作”。横幅下方的产品展示墙上则摆放着类似谷歌眼镜的科技产品和一些产品宣传册。

    玩了几个小时手机后,接待辉哥的行政跑来说,兼职的三人可以提前下班了,老板把考察的投资方直接接到了五星级酒店,不来了”。行政说这家创业公司刚拿到融资,投资方周末过来考察,为了制造热火朝天的场面才找人来假装上班”。

    讽刺的是,因为年纪被裁员的辉哥在结算兼职费用时,行政小姐姐见他年纪最大、离得最远、来得最早,多给了他50块钱。辉哥在帖子里吐槽,这是他第一次因为高龄”而受到优待。

    更多的人想喘口气

    假装上班”是维持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但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在豆瓣小组的失业日记里,有人更新着假装上班”以来每天的开销支出。日记开头写着,作为一个没有什么社会资源的普通人,下一份工作不必是大厂,工资低一点也没关系,不用天天加班,遇到一个不会pua的领导,就够了”。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作彧教授有个有意思的研究观点,叫做时间社会学”。他说,我国在短短40年间完成了其他国家200多年的发展任务,这导致了不同世代问题与观念的叠加”。

    在上一辈人中,35岁还是个当打之年”的奋斗年纪。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很多人没到35岁的红线”就已经感到不断放大的压力与焦虑,以及裁员的残酷。在快进的社会时钟”下,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工作仅意味着一份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和有人给我交五险一金”。

    当努力奋斗或者说是内卷带来的个人收益”变得越来越低,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喘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