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切换 

网站首页 -> 求职技巧 -> 应届生身份困局:如何判断?

    应届生身份困局:如何判断?

     发布时间: 2024-06-07 10:20   访问次数:955次

    如何界定应届生身份

    "应届生"一词没有明确的政策定义,不同单位的招聘要求对应届生的认定标准也有所不同。但对于校园招聘和公务员考试而言,许多职位都是专门面向应届生的。了解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非常重要。

    通常意义上的应届生

    一般情况下,应届毕业生指的是当年毕业的学生。

    公务员考试中的应届毕业生界定

    在2022年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应届毕业生的界定如下:

    - 国家统招高校毕业生在离校时和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两年,部分地区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且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相关部门的毕业生。

    应届生的两类

    第一类:当年的应届毕业生

    第二类:择业期间,已取得毕业证书但尚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

    如何判断是否"尚未就业"

    判断是否尚未就业主要有以下两个依据:

    - 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

    - 是否缴纳了社保

    什么是社保,它包含哪些部分?

    我国目前的社保制度包含五险: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工伤保险

    - 生育保险

    注意,自我或学校缴纳的医疗保险不属于社保缴纳范畴,因此并不会影响应届生身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提到的五险一金”,其中五险”具体指的是:

    1. 养老保险

    2. 医疗保险

    3. 失业保险

    4. 工伤保险

    5. 生育保险

    而一金”则指住房公积金,也是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福利。

    在五险一金”的基础上,部分地区额外增加了六险二金”,包括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又分两部分: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以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部分。

    应届生身份认定

    研究生毕业时,我们仍被认定为应届毕业生,此前缴纳的社保不会影响这一身份。

    类似地,大学毕业时,之前缴纳社保也不会影响应届生身份。

    三方协议与应届生身份

    三方协议并不是劳动合同,它是一种三方(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对就业相关事项(户口、档案、保险、公积金等)的约定。它表明了就职意向,并不具有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三方协议通常会规定,如果毕业生考上公务员或研究生,协议即自动失效。在签署协议前,应仔细阅读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部分企业在校园招聘中放宽了条件,即使已有一年工作经验者,也可以参加他们的校园招聘计划。在申请校园招聘时,应仔细查阅招聘简章中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