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4-02 20:00 访问次数:121次
拼多多股值超阿里,网上热议
11月倒数第二个工作日,电商巨头拼多多盘中超越阿里巴巴,成为美股市值最大的中概股。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讨论。
大厂内卷,概念创新成笑柄
网友戏称,阿里此刻想必正在连夜反思:
脑暴业务闭环,探索创新打法,构建生态矩阵,提升认知,研究创新抓手,占领用户心智,发动大规模战役,多部门协作,试点新布局,分层赋能,协同推进,加速业务发展...
这样的概念创新和内卷,在互联网行业已逐渐失去昔日的光环,沦为大厂高层名词的代名词。
业务不进,汇报必须内卷
大厂汇聚了众多精英人才,本意是推动业务发展,但当业务瓶颈重重,创新压力陡增时,业务无法推进,汇报就必须内卷。
于是出现了如下奇观:
过于会说
漏斗、中台、闭环、打法等概念,大厂人如数家珍。这些术语并非特定公司的专属,而是大厂人的标签。不懂这些术语,会被视为不合格的互联网人,会被鄙夷为没有专业素养。
汇报PPT必须精美华丽,概念要天花乱坠,勾勒出万亿帝国的蓝图。
这些汇报的落地之处,往往只是向上汇报,而非业务本身。
过于内卷
此前,网上曾有吐槽帖,抱怨新入职的大厂卷王同事:
卷王真是让人讨厌,端午节主动加班三天,还随时催促他人,在大群里不停发消息,没有家庭也没有对象,真是可怜。
内卷的真相
真正的内卷者不会自己内卷,而是要让自己的内卷在明面上得到被看见”被肯定”被夸奖”。
有些人内卷,是内卷自己——卷自己的业务,卷自己的创新。
但内卷者的内卷,是卷别人——卷别人的绩效,卷别人的考核。
内卷者的内卷,与业务无关,只与自己有关
不以业务为目的的创新和内卷,都是无意义的。
成功的创新都是相似的,而失败的创新各有各的理由。
李鬼式的创新
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业务——创造新的价值、新的竞争力、新的盈利点。
如果不能创造新价值、新竞争力、新盈利点,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只在概念、PPT和上级汇报上创新,本质上都是违背了创新的真正目的。
这就是所谓的李鬼式创新。
混迹职场,虚实掺半
职场混久的人,见惯了偷梁换柱和忽悠。
就拿闭环”这个概念来说,它指的是在一个工作流程中,所有环节都能顺畅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从本质上说,工作不就是为了形成闭环吗?
但是自某些人学会了创新概念后,就开始鼓吹打通闭环”、打造闭环”、跑通闭环”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词语,其实与原有的业务并没有本质区别。
业务内卷不动,那就卷汇报;汇报怎么卷?那就卷概念。
概念创新、会做PPT、会汇报,成了职场人的生存必备技能。
本质上来讲,创新应该是颠覆性的、破圈性的,最终应该落到业务上。而概念的创新和无意义的内卷,终究只是换汤不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