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切换 

网站首页 -> 求职简历 -> 考银之路:逐条详解

    考银之路:逐条详解

     发布时间: 2024-05-29 12:20   访问次数:850次

    第一部分:银行业为何值得考虑?

    1. 稳定性

    目前,银行业以其高度的稳定性备受求职者青睐。超过 90% 的银行及其岗位都十分稳定,不存在中年危机或末位淘汰制的顾虑。在疫情影响下,稳定性已成为职场人士求职的重要考量因素。

    2. 有保障的薪酬待遇

    相较于大公司激烈的竞争、公务员考试的难度和国企对学历的要求,银行业对学历要求不高,且薪酬待遇在大部分地区都颇具竞争力。普通员工也能跻身中高收入人群。一位知乎用户分享,在一个十八线小县城,一位普通银行员工的年薪加奖金可达 15 万元。

    不仅如此,银行通常能够保障福利齐全,包括六险一金、员工食堂、交通补助、通讯补助等。一些地方甚至还有疫情补贴。

    3. 较低的报名门槛

    银行业部分岗位不限专业,本科即可报考(部分地区放宽至大专)。许多银行对毕业两年内的往届生也开放报名,体现了较强的包容性。

    4. 上岸相对容易

    与公考和事业单位招录的激烈竞争相比,银行业相对友好。以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国人民银行为例,往年大部分地区的招录比例都在 20:1 左右。

    第二部分:银行业为何有人认为不值得?

    值得注意的是,吐槽银行业的人群主要是银行在职员工。他们的主要不满集中在以下方面:

    1. 工作内容与预期相差甚远

    尤其是以管理培训生身份进入银行的员工,他们往往拥有出色的学历和能力。进入银行后却发现自己从事着枯燥乏味的工作,例如柜员操作。几年过去,他们仍看不到管理培训生的价值,依然背负着营销压力,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

    2. 过重的营销性质

    在 2000-2010 年间,货币重组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政策为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不仅银行业,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等行业也蓬勃发展。那时的银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光明,营销人员并不吃力。

    黄金十年,银行工作不再是轻松赚钱的躺平职业

    过去,在银行工作可谓是轻轻松松就能赚到钱。时过境迁,银行回归其经营单位的本质,一线员工首当其冲地承担起繁重的营销任务,犹如销售部门一般。

    银行工作吐槽之声四起,员工纷纷离职

    随着银行工作的性质发生变化,吐槽声和员工离职也接踵而至。工作中总有不如意之处,追求完美的工作只能存在于梦想中。

    银行工作:标准流程、缺乏创造力

    银行属于服务行业,工作内容有其标准流程,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工作内容注定不会有多么有趣。

    营销压力巨大,成为吐槽焦点

    移动支付和电子货币对银行的冲击,使得营销成为银行的重中之重,由此产生的营销压力自然会成为人们吐槽的焦点。

    哪些人不适合考银行?

    1. 厌恶营销工作者

    无论外向内向,如果骨子里不喜欢向人推销产品,那么就不建议考银行,除非能够考入中后台岗位,业绩压力会小很多。

    2. 希望快速晋升或获得高薪回报的人

    在银行中,晋升要么靠关系,要么靠能力,一般晋升速度比企业慢一些。比如有人在银行工作六年或七年,仍然是柜员,而同学聚会上发现其他人已经成为单位的小干部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经过层层选拔考入银行,发现入职工资远高于同龄人,但二十年后,自己的工资变化不大,而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努力成为金领,收入远远超过自己。

    这时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开始抱怨银行体制。但实际上,这是对银行产生了不合理的期望,才导致了自己的失望。

    3. 希望工作环境自由度较高的人

    前面已经提到,银行是服务行业,有标准的工作流程、步骤和规章制度。如果性格活跃、不喜欢受到约束,其实不太适合在银行工作,可能会成为领导眼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