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切换 

网站首页 -> 求职技巧 -> 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隐忧

    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隐忧

     发布时间: 2024-05-28 09:58   访问次数:801次

    教育部:禁止强制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今年 6 月 17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针对大学生就业和返乡工作进行通报。教育部强调,任何形式的强制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行为皆不被允许。

    此消息一出,不仅缓解了应届毕业生的心理负担和求职压力,也得到了往届毕业生的广泛好评。

    就业协议的作用

    就业协议作为一份书面文件,明确规定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就业过程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它既是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依据,也是学校制定就业方案、毕业生就业部门编制就业计划的基础。就业协议还作为学校办理毕业生报到、户口迁移和档案派送的凭证,也是国家统计就业率的重要参考。各大高校均将签订就业协议视为一项重要任务。

    就业协议初衷的扭曲

    最初,签订就业协议是为了规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杜绝混乱和就业欺诈行为,维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合法权益。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视,部分高校为了完成指标,提高学校形象,便在毕业季采取诱导或强制手段要求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有大学生反映,自己如果不签三方协议就无法毕业,学校会随意介绍不合适的岗位并强行要求签订协议,甚至在毕业生尚未找到合适工作时不断电话催促。这些行为均违反了教育部的明确规定。

    过分重视就业率将会误导大学生的发展。

    很多学生选择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这导致就业率成为大学招生中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不仅是教育部门,家长和学生本人也都非常重视就业率。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校形象,高校会想方设法提高就业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只要数据好看,毕业后的学生发展和工作体验都不再纳入考虑范围。

    我们似乎忘记了大学仍然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其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是否就业、在哪里就业都应该尊重个人的意愿,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就业率或好看的数据而强迫他们签署就业协议。只有在大学真正学到了专业知识,才能在社会工作中具有竞争力。只有真正有意义的社会就业才有价值。

    上面阐述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强制或诱导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的看法。希望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继续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样在求职时才能有更多更好的选择。